來源:齊魯網綜合 復制鏈接 2016-03-10 11:11
時間:2016年3月12日—22日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和平路34號中國輕騎集團北門院內---如釋藝術空間(工業遺存建筑鍋爐房改造)
那份孤獨--汪海權
慶立對很多事情都是排斥的,往往還采取行動。最后給人看到的是他的那份孤獨、倔強和完整,所有的背景都被清場了。
慶立最近畫的一批花卉,也是這個樣子。樹干都孤零零的,樹枝越來越少,枝干的方向感越來越明顯,在一種大刀闊斧的節奏中,常人的曲線造型的豐富性被無情地拋棄了,那種說一不二的脾氣顯露無遺。
在這些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幅《掃除膩粉呈風骨》,齊刷刷一律向左的三竿干枯的蓮蓬,全部低著頭,一副倔強的樣子;下面是鏤空的石頭;最后,用一行款把蓮蓬和石頭的邊緣給找齊了。奇就奇在這題款的一條線和蓮蓬的竿子及石頭的上部邊緣線,形成了一大一小的兩塊封閉的“山體”,使我在欣賞實景的同時,內心里反倒移情于那兩塊兀立的高山了,它們也是孤獨、倔強和完整的?;蛟S,慶立不這樣看,但我這樣看也無妨,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拿他虛構的兩面高山作為鏡子,來映照那三竿蓮蓬的性格了,這不就是“風骨”嗎?!
漫話慶立----魏全欽
生老病死,功名利祿,幾人能說放下便是?
藝術,所謂具半個宗教的作用。上不到宗教那一層,退而求其次,藝術的生活倒也是安置心靈的一途。華夏書畫肇于自然,得其道,或可使人早歸本心。慶立兄心摹手追,三十余年,孜孜不倦,不離不棄,終入大道。其藝術觸角遍及書畫、紫砂、瓷器、陶器、園林、鐵藝、裝置、設計、展覽等等,皆有大成。觀其近來水墨,益發圓融暢達,生命勃發。水墨堆積處醇厚含蓄,枝葉點綴間淡若春水;折枝構圖橫直簡要,幾無浮華圓滑,與方圓兼備的古法迥異,而意境高妙處古靜而不華。令人目之所至,心為之安,獨對一紙,萬慮皆忘。
其藝術空間,名“如釋”,且想這是他藝術的旨歸。
三言兩語---王子庸
雖然慶立兄的工作室三教九流熙來攘往,但骨子里,他是個對藝術有宗教情結的人。
他的畫,筆墨好。他的用筆很挺,有股清氣,有股骨梗氣,如其人。筆墨,按說是中國畫的門檻,如今幾乎成了遙不可及的事。悲夫!
他有著工匠一樣的巧手,設計師一樣的巧思,加上不囿中西的視野,以及來自古典的筆墨。因此,不成都難。
最可貴的,是他的生存狀態。他籌劃、設計并建成了“濟南的798”—1956-如釋藝術工場,整日泡在那里,除了品茶、會友,就是寫字、作畫,時刻沉浸于藝術氛圍和狀態中。于他,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
入古出新 激活傳統--王洪彬
從藝方向的明確,審美觀的確立,辯證的創新思維以及對傳統價值觀的獨到判斷,是形成自我風格的前提和關鍵。對古典和傳統,慶立兄沒有執著于形而下的枝節問題。這是他的眼光所在。他不囿于古之“技”術層面,而是從“道”的高度去闡釋傳統。出新而入古,以現代的審美意識關注著傳統,關注著古典。畫面雖然“簡”了,但構成畫面的凝練的筆墨極為精彩,有一種嚴謹秩序和即時靈動的統一,其中所“孕“的傳統人文經典意蘊和人文精神卻沒有隱退,依稀遙接著傳統的淵雅。慶立兄花鳥畫藝術的這種獨特的“豁然貫通”法表達,使畫面孕育出的一種獨特氣質,暗合葉問宗師詠春拳的精髓。
有緣直面慶立兄的花鳥畫作品,參視良久,有感而發。
魏慶立
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山水畫專業畢業,獲藝術碩士學位,師從張志民先生。
2010年--2013年游學于中國國家畫院。如釋藝術空間藝術主持。
山東省民盟書畫院副院長
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桃之夭夭34cmx138cm
榴園清夢34cmx138cm
紫羅裳34cmx138cm
甘苦交集34cmx138cm
逍遙游(釉里紅)
林泉高致(釉下青花)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互聯網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系本網,本網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